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3171|回复: 0

从山河大学到回流生,中国家长为何这么焦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26 23: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家长,你为什么这么焦虑?

导读

从“山河大学”到西安“回流生”,教育公平问题为何频上热搜?

近一段时间,教育相关话题频频登上舆论热点,前有黑龙江高考分数线创下新低,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省网友自发建设虚拟的“山河大学”引发舆论热议,后有西安中考“回流生”事件,引发当地家长群情激愤,甚至对政府公信力产生质疑。

一系列舆论热点的背后,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困境与更加深层次的问题?有什么样的解决办法?就此问题,我们采访了IPP副院长、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林辉煌。

问:近期“山河大学”、西安回流生这些舆论话题声浪很大。您对此有什么看法?为什么大家现在这么焦虑教育公平的问题?

林辉煌:其实,类似的“高考移民”、“回流生”等现象长期以来一直都存在。我觉得本质上反映了我们国家的教育资源在省际之间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就比如“山河四省”可能是最悲催的。他们是考生最多的那几个省之一,但是真正的好大学又很少,这种情况就导致整个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激烈竞争下,有人选择“转移阵地”,寻求更多升学机会。比如陕西、海南、新疆这种教育“洼地”也就成为了目标。

当然近几年来,我们也能感觉到这些话题炒得越来越热,教育问题频频成为网络热点,甚至成为了社会的“集体焦虑”,我觉得,是因为我们对教育投入了特别多的期待。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教育是能够让子代在社会阶层上跃迁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甚至是唯一的可能性。所以,教育就不仅仅只是一个孩子接受知识的过程这么简单,它其实还是我们社会资源分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另一个原因,也是与当前的整个经济形势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大家普遍能够很强烈的感觉到就业的压力,包括社会上许多因为开工不足导致的“隐性失业”压力,都会渗透社会中去,渗透进每个个体家庭中。这样的焦虑感就会蔓延到家庭对教育的重视上来。再加上我们现在家庭的小孩数目在减少,家庭对每个孩子的重视在提升,家长就更愿意把资源去投放到他们的孩子身上。家长在教育上的寄托就越是厚重,越是期盼通过教育资源的利用,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因而对于教育公平以及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6月7日,家长们聚集在考点翘首以盼

6月7日,家长们聚集在考点翘首以盼

6月7日,家长们聚集在考点翘首以盼 图源:新华社

可以想象,当我投放很多资源到到教育上面,但是我又没有办法得到一个良好的、有确定性的预期结果,再加上我投入这些优质教育资源,却要被外来的人占用的时候,家长们必然会滋生愤怒的情绪,这种情绪被互联网催化、放大、聚集,形成了群体性的焦虑与不满,最后引发舆情。这也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一种特点。

问: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山河四省”这种资源不足的省份很焦虑,西安这种教育资源相对充足的中心城市也很焦虑。但为什么像广东这种外来人口多,教育资源也不丰富的地区,似乎焦虑感并没有那么重?

林辉煌:对,从地域来看,不同地区的教育焦虑感是不同的。从我在全国各地的调研来看,同样是发达地区,珠三角跟长三角的一些地方相比,我们的这些家庭,主要指农村、城郊的家庭,对教育的焦虑感整体是比较弱的。

现实中我们也能看到,珠三角地区对于大量外来人口的子女在这边上小学也好,上初中也好,这种排斥感是没有的。大家整体相处非常和平,家长也不会特意让孩子特别卷。但是在苏南、长三角等同样是发达地区的农村,他们就卷得特别厉害。这个差别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研究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珠三角许多村庄有集体经济的保护。虽然不一定每个村庄的集体经济都非常强,但是大部分都可以通过一些分红、本地就业的形式,使得这些村民获得一定程度的保护,使得他们不必裸裸去地面对市场的竞争,这样也就不必转化成教育竞争。另一方面,因为有集体经济的这种社会保护,我们珠三角这些地方,特别是在乡村这些地方的社会分化程度相对是比较低的。相较而言,像在长三角的社会分化程度越高的地方,它的竞争就会越激烈。

所以,这种焦虑与他们所处地方的经济结构、就业机会都密切相关,我们分析的时候也要密切注意到。

问:长远来看,我们国家的新生儿数量正在减少,一些幼儿园已经开始出现招生不满的情况。是否可以预计,随着教育资源的相对增加,未来我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恐慌和焦虑会有所减轻?

我认为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但是,如果教育资源分配的分配没有办法实现更高程度的统筹,教育资源的差异和不均衡始就始终都会存在,教育竞争也会始终存在。而且随着整个国家的少子化,可能未来家长会更重视教育,家长的教育选择会更严重。

其实,我们观察到,教育资源的差异固然在一些省份之间非常明显,特别是在河南等地是非常稀缺的。但从全国来看,省际间的资源分配大致还是跟当地的经济形势和人口相适配的。毕竟,通过高考移民、回流等形式取得优势的考生整体数量不会特别多,国家在这方面的审核把关也是非常严格的。所以我认为,省份之间的不均衡可能并不是最核心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在一个省内城乡之间的不均衡,影响可能才是真正巨大的。

现在来看,我们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然后是小城市,再往下集中到县城,乡村基本上没有特别好的资源。好的生源,好的老师也都被大城市虹吸走。但在我们国家,无论从人口主体还是版图幅度来看,乡村都还是占主体。

所以我认为,教育资源应该更大力度地推动均衡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实际上,我认为省级政府在未来更应该扮演组织者的角色,进行教育资源的组织和管理,使教育资源在全省范围内更加均衡。如果能让省内超过90%的人口甚至更多,能够接受到均衡的教育。这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情况。

问:在现实中我们看到,这些年许多大城市为了吸引人才落户,出台了许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这是不是反而加强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加剧了城乡之间的资源不平等?

林辉煌:对。我们经常呼吁的一点是,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同于过去“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这种依赖于数量增长或资产积累模式。现在的经济环境要求更加稳健,投资行为也更加谨慎,我们的产业也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这就要求我们对经济发展进行更高层次的统筹。要对某些行业和产业进行布局规划,有一种机制来进行产业和经济的规划。这就需要省级政府发挥更大的统筹作用,而城市和地方政府更多的是执行。但是,如果只是依赖于城市自己的主观意愿,恶性竞争是很难避免的。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要回到计划经济。地方之间完全没有竞争是不可能的,总会有一些竞争。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竞争的内容。我觉得,可以竞争的是营商环境、服务企业的能力、城市的风貌、社会治理、城市的精神文明等等。但是产业政策、人才政策这些,我认为应该由省级政府更多地去评价和决定。在省内,我们需要有一个相对均衡、公平的招商政策,以避免城市间的恶性竞争。我们不能再走老路,每个城市、每个乡镇都去进行恶性竞争,这种做法无法走向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新的模式,一个更高质量的发展道路。我们的要求实际上是提高政府的能力。

政府需要顺应时势,需要依赖于领域内的专家,他们可以提供知识,政府需要明晰如何引导产业,如何定位城市。这样,我们就不会在各个地方,各个城市,甚至各个乡镇都争夺同样的产业,陷入内耗。

凤凰网 IPP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4-27 13: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